您现在的位置:天极网 > 游戏 > 星际争霸 > 星际中最适合自己的鼠标键盘设置
全文

星际中最适合自己的鼠标键盘设置

2006-01-26 09:07 作者: keakon 出处: 天极游戏 责任编辑:>周序

  全文分成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必须弄懂了才能调试出最适合自己的设置,所以请耐心看一下也许你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那就跳过吧。

  第二部分是调试方法: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设置。

  第三部分是快速设置:可以让你飞快地完成设置。

  一、理论知识:

  (一)鼠标:

  1.关于鼠标,讨论最多的就是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了。

  先说说2者的概念吧:

  (1)速度很好理解,当你鼠标实际移动的距离一定时,反应在屏幕上移动的距离越大时,鼠标速度就越快。

  速度和2个值有关,一个是CPI,一个是系统的设置。

  CPI(也叫DPI),就是每英寸采样数,即当你的鼠标以正常的速度移动1英寸时,返回给系统的采样次数。这个值越大,鼠标速度就越快。

  对于光电鼠标而言,一般都在400CPI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2000CPI。

  但是CPI并不是越高越好,这个和游戏的分辨率有关,多了也只能浪费。

  射击类游戏很多人习惯在1600×1200的分辨率下玩,所以400的CPI肯定不够用。

  因为要从屏幕左边移动到屏幕右边,至少需要移动4英寸才能提供所需的1600个采样点。那是非常夸张的事情了。

  但我们知道,星际的分辨率是640×480

  在不移动手臂的情况下,左右移动大概有1.5~2英寸,上下移动大概有0.5~1英寸。(不移动手臂指的是自己能不用费劲、很舒服地移动)

  因为屏幕下面那有117像素是不会经常点到的,所以对于星际而言,400CPI的鼠标是差不多可以胜任的,800CPI则完全足够了。

  那么,被progamers广泛采用的迷你旋貂是多少CPI呢?罗技好像并没给出官方的资料,传闻是不可信的,所以只能自己测试了。

  结果就是不装驱动(即Windows自带的鼠标驱动),CPI为400;装MouseWare为800CPI。

  这有2种可能:

  一个是迷你旋貂的CPI就是400,但通过驱动可以用差值算法提高到800CPI;

  另一个是迷你旋貂的CPI是800,但由于驱动的限制,只能到达400CPI。

  我也不太清楚差值算法。如果是只是简单的将移动距离×2的话,我在800CPI时还是能1个像素地精确移动。

  究竟哪种是正确的,放在第二部分再讨论了。有兴趣的还可以看看我前面给的帖,有篇讲述光电鼠标历史的里面似乎提到了相关内容。

  系统的设置其实就是指在控制台(控制面板-鼠标)中设置的鼠标移动速度。

  这个值是保留在注册表里的,值越大,鼠标速度就越快。(对于注册表的修改,放在第二、三部分了,继续说鼠标速度。)

  以前听说progamers喜欢把鼠标速度调得很快,所以我也尽量提高速度,让自己去慢慢适应。

  但我却发现这样鼠标太快了,导致操作时经常不能精细地操作,反而让操作效率下降了。

  前几天听lx说SKT T1的都喜欢把鼠标速度调得很慢,特别是canata是无驱动第3格。

  那样的速度你可以去试试,想移动到屏幕边缘都是很费力的。

  但是再提高几格后,发现原来低速也能很好地控制了,而且定位更为准确了。

  所以我现在的倾向是速度调低点,但又能轻松移动到屏幕各处。

  (2)加速度解释起来有点抽象,但其实很好理解。

  设你的鼠标用很慢的速度移动s0的距离时,反应在屏幕上移动的距离为s1;

  再设你的鼠标用很快的速度(未掉帧)移动s0的距离时,反应在屏幕上移动的距离为s2。

  如果s2>s1,那么就说明有加速度。相差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通俗地说,就是有加速度时,鼠标速度不是固定的,而是你移动得快,速度就增加得多。

  提供一个手动测试加速度的方法:

  用AccTest.scm建个游戏,以protoss进入游戏(主要是因为基地边缘是直线,好判断)。

  用一件较厚的边缘是直线的物体(如书)作为左端点。将鼠标移动到左边的屏幕边缘,并贴紧这个物体。

  将鼠标缓慢地向右移动,直到鼠标指针到达基地的左边缘。此时将另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物品放在鼠标右端,并贴紧鼠标,作为右端点。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屏幕左边缘,并贴紧左端点,向右以较快的鼠标移动,直至到达右端点。

  此时,若指针和基地左边缘重合或相差无几,则表明无加速度;

  若超过了,则表明有加速度,且超过越多,加速度越大;

  若未达到,表明你移动过快导致丢帧了,用慢一些的速度重新测试。

  其实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就能测试了,方法和上面一样。利用画图能显示坐标的功能,就能看出移动的距离是否不同了。

  不过这个方法只能测试平时的加速度,而DirectX下的则还是得在星际中测试。

  另外,有帖说用MouMvRec.exe这个软件也可以测试。

  我测试时即使开了加速度,只要一运行这个软件,就没加速度了,所以我没测出什么出来。

  说了那么多,现在来研究下加速度对星际的影响。

  不用加速度,则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距离和鼠标在鼠标垫上移动的距离是成正比的。控制指针的定位,只要控制鼠标在鼠标垫上移动的距离就行了。

  用加速度,则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距离和鼠标在鼠标垫上移动的距离、鼠标移动的速度都有关。控制指针的定位,则需要2者都控制好。

  我认为比赛时应该尽量去思考战略,而不该分心去想我该用多快的速度移动鼠标。

  这样看来,似乎不用加速度是非常合理的,而当前绝大多数的progamers也没有使用加速度。

  但是加速度并不是没有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快的速度。有的人把格数调满了还认为太慢了,那就只能通过加速度来增加速度的上限了。

  其次,对于适应了加速度的人来说,它可以减少移动的距离。

  距离近时,可以慢点移动;距离远时,用快一些的速度,移动较少的距离就到达目标了。

  这样,就可以把移动控制在最短的距离,即可以在不移动手臂的条件下,很舒服地移动到屏幕上各个位置。

  但是必须要适应了的人才能这样驾驭你的鼠标,否则只会让你更容易点错而已。

  习惯这个东西还是不要太多地去改变为好,不适应就不要逼自己去适应。

  我就很喜欢没有加速度的感觉,定位超级准,一个字就是“爽”;这是我忍受了半年加速度后,终于能完全去掉加速度时的第一感觉。

  所以究竟要不要加速度,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不要会好些,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最习惯的才是最好的。

  至于去除加速度的方法,由于内容较多,放在第二部分了。

  2.除了速度和加速度,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掉帧了。

  光电鼠标是将光按照一个固定频率(暂叫采样频率)照射在物体表面,然后获取反射光线,形成一帧图像。

  通过比较连续2帧图像的变化,就能分析出鼠标的位置变化。

  如果2次获取的信息几乎没有相同点,那就很难分析出鼠标进行了怎样的移动,因此就导致了掉帧。

  要减少掉帧,就需要让每次采集的信息尽可能多,即采样点多;或2次采集的时间尽可能短,即扫描频率高。

  当然,这些信息还必须要经过处理,合起来就是要让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尽可能大,这个就是光电鼠标除CPI外另一个重要的指标了。

  引用一个名称叫做“像素处理能力”,单位可以用“像素/秒”。

  不过减少掉帧属于硬件层次的问题了,换光学器件我是不敢试了,换个好点的鼠标垫还是有用的。

  由于这不是一般的软件设置能搞定的,加上危险较大,所以就不深入研究了。

  但是又出来个更改mouse rate来获得更快的刷新率的办法,所以不得不试试效果。

  这个软件叫uBoxersmrs11.exe,可以在125Hz、250Hz、500Hz和1000Hz之间调整频率。

  其实所有的UBoxers鼠标默认都工作在125Hz的刷新率下,但有的鼠标通过驱动修改了这个值,如G5等,以达到500Hz或1000Hz的频率。

  那么增加这个频率会减少掉帧吗?

  理论上应该是不相关的,因为这个频率和采样频率完全是2回事,2者根本不在1个数量级上。

  那么实际测试呢?这里用mouserate.exe、dx_mouse_timer_dialog.exe和MouMvRec.exe来测试看看。

  前2个是测试mouse rate的。

  当移动鼠标时,这个数字会不停变化,正常移动时将稳定在一个值附近(一般是125Hz)。

  低速则会下降,掉帧时也会下降。所以我们在高速移动时,发现有速度较低的数据,则表示掉帧了。

  125Hz时,迷你旋貂正常移动和高速移动时都很稳定,mouse rate基本都在124、125Hz。

  250Hz时,迷你旋貂正常移动较稳定,mouse rate基本都在248~251Hz之间;高速移动时偶尔有较大波动,出现极少量的125Hz和500Hz。

  500Hz时,迷你旋貂波动较大,100多到1000的都有,但仍比较稳定。

  1000Hz时,迷你旋貂波动较大,经常出现500~1000之间的值,平均值比1000低了几十。

  MouMvRec使用时点下start,然后移动鼠标就行了。

  右边一栏显示的EQ表示相等,即没错;显示DIF表示不同,即出错了。

  如果鼠标性能不好就算了,我拿了个自带的鼠标,在一张比较皱的信纸上移动,基本看不到EQ;而换用迷你旋貂则基本看不到DIF。

  另外,有的电脑运行这个软件就像死机了一样(如我重装系统之前就是这样),按下alt+ctrl+del,把这个程序结束进程就行了。

  125Hz时,迷你旋貂正常移动和高速移动时很稳定,极少出现DIF;急速移动时必然出现DIF,即掉帧了(下面皆如此,不再叙述)。

  250Hz时,迷你旋貂移动时出现少量DIF。

  500Hz和1000Hz时,迷你旋貂移动时出现较多DIF。

  测试结果很明显了,对于迷你旋貂来说,mouse rate还是不要更改的好。

  提高这个值反而导致性能下降,原因可能有2个:

  1是125Hz就是适合它的最佳值了,提高后因为超过了极限,反而不稳定了。

  2是工作频率高了,对电信号的变化就更敏感了,外界、内界的电流、电压变化很容易干扰到鼠标的定位。

  另外,在该帖的回帖中我看到了别人给我提供的资料:RaZiel的《Hardware: The next level of aiming》

  http://www.warleagues.com/viewnews.asp?view=45

  原文共3页,在第2页中提到的修改方法经我测试,发现就是更改mouse rate。

  方法是更改Windows XP/2003操作系统的%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文件夹下的uBoxersport.sys文件。

  他说提高后的效果是鼠标的速度下降,更快的响应时间,更少的jitter(大概是指指针的跳跃)、鼠标延迟和whine(不懂是什么)。

  作者举出了几个成功的(并未说最佳)事例:

  Intellimouse Explorer 3 - 250&500hz&1000hz

  Logitech MX300/310/500 - 250&500hz

  Logitech MX510 - 250&450hz(怀疑作者写错了,应该是250&500hz)

  Razer Viper - 250&500hz (不开启“提高指针精确度”)

  关于mouse rate更多的资料,可以参考我推荐的第一篇帖。

  这里说的是比较高档的鼠标,才会因为mouse rate不高而有所限制;其他观点和我差不多。

  3.接着就是双击速度了。

  在“控制面板-鼠标”中可以调节。

  没装MouseWare的应该都会调吧;装了的在“按钮”标签,选择第一个按钮,点击“修改”按钮就能看到了。

  4.另一个对鼠标影响巨大的就是鼠标驱动了。

  因为我用的是罗技的迷你旋貂,所以只说Windows自带驱动和MouseWare;其他鼠标(如G1)和厂商(如微软)的驱动没用过,就不介绍了。

  Windows自带驱动就是俗称的不装驱动。

  在WindowsXP上,把UBoxers鼠标插上UBoxers接口,就会自动识别和安装驱动了。如果你曾经用删过一些驱动备份文件的话,可能需要Windows安装盘。

  据lx透露,SKT T1战队的都是不装驱动的……

  那么不装驱动有什么优劣呢?看完MouseWare再对比。

  MouseWare就是罗技为自己生产的鼠标做的驱动。

  其实大多数其他鼠标也能用。而因为2004.2.4以后就没更新了,所以最近的新鼠标可能不能识别(如G1)。

  顺便插一句,KTEC的鼠标驱动也叫MouseWare。

  MouseWare有很多版本,我用过的有9.73、9.75、9.76、9.78、9.79和9.80。

  最大的不同就是迷你旋貂在9.75以上版本时,超过第6格就一定有加速度。

  其次就是9.73安装后,原来的鼠标控制面板中“指针选项”标签被MouseWare取代了,其他版本则保留了。

  并且,9.73的调节指针移动速度的挡数是10格,而以后版本是11格。

  另外,9.76以上版本可以使用一个叫做“MouseWare Advanced Utility”的软件。主要是用来去除游戏中的加速度的。

  此外,9.75还有个MouseFix.reg,好像是用于修复和其他设备的冲突。

  最后就是你可以用winrar打开MouseWare安装文件。你会发现9.73的驱动是最全的,连DOS都有;而9.80则把95和NT都放弃了。

  插一句:如果删掉了驱动备份,9.80安装时可能需要mouclass.sys和mouhid.sys,9.73则还需要I8042PRT.SY_;卸载时则需要hiduBoxers.sys。

  下面比较下自带驱动和MouseWare的不同吧:

  注:

  1.实际测试时感觉就9.73和9.80加速度最小,而其他版本没什么优点,所以就省去了。

  2.表格是我在记事本上写的,在网页中可能无法对齐。请复制到记事本中,用Verdana字体、小五大小查看。

  驱动种类 Windows自带驱动 MouseWare9.73 MouseWare9.80

  CPI(*) 400 800 800

  指针速度的挡数 11 10 11

  注册表中速度调节(**) 20 100 100

  双击速度的挡数 11 17 17

  加速度 无/少量(***) 无/低/中/高 无/低/中/高

  丢帧时的表现 乱移动 停在原处 停在原处

  兼容性(****) 很好 一般 一般

  功能设定 少 较多 多

  注册表生效方式 注销后重新登录 重新打开鼠标属性 重新打开鼠标属性

  注册表中参数设定 较少 较多 较多

  *: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不小心去做了下实验,见第二部分。只能说MouseWare在精度方面好于自带驱动。

  **:这个在第二部分会提到,实际上速度和双击速度都能通过注册表更改。

  这里要说的是,对于速度的调节,9.73可以有更好的精度,9.80可以有更高的速度(牺牲了精度),2者都好于自带驱动。

  而对于双击速度的修改,实际上3者是一样精确的。

  ***:把“提高指针精确度”开启后,会减慢移动速度,同时增加少许加速度。

  ****:9.80安装后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去除加速度的问题,除非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后不用重启就能用了。

  9.73安装后肯定没有加速度,但有时会出现滚轮有惯性的问题(这个不影响星际)。安装完需要重启。

  另外,在有的电脑上会出现安装MouseWare时可能会显示“RPC服务失败”的错误,不过我看过RPC是开启的了。(可能和我装了2个鼠标有关。)

  给个忠告就是,安装完系统后,先把驱动装上,然后慢慢地装软件。以后出问题了就能找到是安装了哪些软件后产生冲突了。

  装驱动最好是越内核地越先安装,如按照这个顺序:主板(芯片组)、(Microsoft SpeedStep Fix)、(SCSI控制器)、显卡声卡网卡、鼠标、键盘和其他设备。

  其实比较的结果很明显了:

  对于会调试的人来说,用MouseWare更能精确地设置适合自己的指针速度;

  需要快速度的人,还是选择9.80为好;

  如果没有加速度问题,9.80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发生了加速度问题,则最好是用9.73;

  如果习惯低速,9.73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发生了不能安装MouseWare的错误,那就只能用自带驱动了。

  总之,我是不推荐自带驱动的。

  最后,我个人认为对于不习惯加速度的人而言,有无加速度的重要性,比速度大小的重要性更大。因为后者很好适应。

###adv###

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网友关注
最新上市
编辑推荐
文章阅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欢迎订阅天极网RSS聚合资讯:http://www.yesky.com/index.xml